您好,欢迎来到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省交通运输厅分校-山东交通运输党建平台!
今天是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以大海比喻中国经济。他强调:“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大海面积辽阔,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体量宏大、生机盎然。大海波澜不惊,历经风雨洗礼、惊涛骇浪,依然平稳如镜。大海联通四方,“万川归海海不盈”,成就兼容并蓄的气质。习近平总书记以大海比喻中国经济,形象贴切、意涵深远,充分彰显中国经济在规模、韧性、开放包容方面的独特优势。
中国经济具有超大规模优势。拥有14亿多人口,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多方面“超大规模”特质耦合叠加,赋予中国经济在市场规模、人力资源、产业体系、要素集聚等方面一系列独特优势。作为人口和经济大国,中国形成了世界超大规模市场,不仅催生出强大消费和投资需求,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而且为深化社会分工、形成完备产业体系、促进技术迭代升级创造良好条件。中国具有丰富人力资源优势,8.8亿劳动年龄人口,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为推动产业升级孕育了丰厚人力资本。巨大的国土空间叠加人口因素,形成蓬勃的要素集聚效应。由于幅员辽阔、地区发展梯度明显,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各地区发展潜力将极大释放。
中国经济具有超强韧性优势。正如大海在经历狂风骤雨后能很快恢复平静,中国经济因其“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特质,具有很强的调整适应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这种经济韧性首先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运用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举国体制,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种超强经济韧性还来自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生产能力,超大规模市场不断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依托强大供给体系和完整内需体系,加快构建循环畅通、动力充沛、内外协调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化解外部冲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超强经济韧性的第三个重要来源。我国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创新型国家。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中国经济具有开放包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面对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内外发展联动,着力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为全球带来巨大机遇。一方面,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另一方面,旗帜鲜明反对搞“脱钩断链”、筑“小院高墙”,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从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到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为推动世界经济开放、包容、普惠发展持续注入信心动力,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