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省交通运输厅分校-山东交通运输党建平台!
今天是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为此,我们既要继续释放人口数量红利,更要塑造和释放人口质量红利,更好发挥人口质量红利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一、巨大人口质量红利正在形成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我国的突出优势,人口数量红利依然存在。同时,新时代十年,我国人口质量不断提高,人口质量红利正在加速形成。
衡量人口质量的指标很多,最重要的是人口的教育状况。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9.6%,进入了普及化发展的阶段。衡量人口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这主要反映劳动力的质量,平均受教育年限越长,说明劳动力素质越高,其劳动生产率也越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国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处于高位,劳动力有很强竞争力,2022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已进入高等教育阶段。
可以说,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数量红利和人口质量红利同时存在的阶段,且二者相互叠加。这种“双重人口红利”是我国人口转变新阶段的独特优势,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二、高质量发展要更好释放人口质量红利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此,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要求我们既要充分释放人口数量红利,更要塑造和释放人口质量红利。
人口质量红利不是简单地来自人口质量提高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的替代,而是来自人口质量和劳动力素质提高所带来的更大幅度的创新涌现,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更大幅度的提高。创新是个复杂的过程,决定创新的因素很多,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在教育不普及的情况下,人口数量多的国家更有可能产生创新,但在教育普及的情况下,决定创新程度和速度的主要是人口的质量,人口质量高的国家更有可能产生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实际上,我国人口数量红利较为旺盛的阶段,企业能以较为低廉的价格雇佣到劳动力,其研发和创新的动力较小,多倾向于靠大量投入劳动力,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局面。同时,我国人口数量红利比较旺盛的阶段,也恰好处于全球化加速的阶段,我国的技术供给边界较大,能够从发达国家引进所需要的生产技术,研发压力较小。这种国内外环境,共同塑造了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人口数量红利不断得到释放。
现在情况已变。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引进采取了打压甚至封锁措施,想通过引进来解决重大技术难题,解决“卡脖子”难题,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积累,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激发人口质量红利,提升创新能力,不仅是应对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和老龄化社会加速来临这一巨大挑战的需要,更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人口质量的大幅跃升,为创新的奔涌奠定了坚实的人力人才基础,数以亿计的受过高等教育人口和数以千万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底气所在。
三、通过改革创新持续释放人口质量红利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首先,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稳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1158万人,再创新高。使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激发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途径。为此,既要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侧着手,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又要改善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侧,使其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要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使高素质劳动力与高端产业更好匹配,提高就业质量。
其次,改革要素配置机制,优化劳动力要素配置。市场是最有效的要素配置机制,要深化劳动力要素配置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要同步推进户籍制度、用人制度、档案服务改革,构建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格局。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提高人力资本密度和人才密度,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增强劳动力市场包容性,引导个人发展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在不断优化配置中释放人口质量红利。
再次,完善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评价和激励机制事关人才的创新,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创新行为。要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坚持共通性与特殊性、水平业绩与发展潜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行差异化评价,拓展基层人员发展空间,加大对基层一线人员奖励激励力度,拓宽技术技能人才上升通道,使各类人才各尽所能、各展其所、各得其所。
最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夯实人口质量红利基础。步入数字社会时代,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要继续扩大人力资本供给,扩展高质量人口规模,壮大人口质量红利基础。同时,要为那些想学习、需要学习的职场人士提供便捷有效的学习机会,以延长人口质量红利释放期。为此,各级各类学校以及企业和各类培训机构,都要积极参与,形成与人口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教育体系。
[作者:赖德胜,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
(责编:李军辉)